第七百四十七章 分馏之术

宋应星更是愁眉紧锁,上前一步,语气中充满了审慎,“陛下天纵奇才,此等构想实乃闻所未闻,若真能实现,确是可利及千秋之伟业!”

对于皇帝的想法,他自是是觉得极好的,但却也有不得不担忧的地方。

“然...陛下,臣在《天工开物》中记载此物,正因为臭劣不堪,处理极难,臣也担忧,此物性烈,蒸炼之时,油气若遇明火,顷刻便是焚身爆裂之祸,如何防范?”

宋应星没有抬头去看皇帝,继续道:“其二,分馏之术,听来精妙,然对器具密封、火候掌控要求极高,需特制之巨釜、铜管、冷凝之器,其材其工,耗费几何?能否保证经久耐用?其三...”

宋应星轻叹一声,“即便成功分离,那易蒸发之轻质油气,其性暴烈远超火药,如何安全收集、储存、运输?此间每一步,皆如履薄冰啊!”

宋应星的担忧句句在理,切中要害。

他本就不是一个因循守旧之人,而是一个深知实践艰难的科学先驱,他的质疑,殿中诸人不敢小觑。

宋应星话音刚落,郑三俊的眉头也拧成了一个疙瘩,他从宋应星的话中捕捉到了关键词—耗费!

“陛下,宋司农所言甚是!”

郑三俊出列朝皇帝说道:“如今各地兵需、赈灾、蒸汽机推广等都需银钱,若再开启此等前所未有之工程,且听宋司农之言,凶险异常,成功与否尚在未定之天...这...这钱粮耗着,恐似无底洞啊!”

就算大明中央银行每年有分红利润,市舶司也能赚取不少税钱,郑侯爷还能从南洋再拉回些黄金白银,可是...

现实的寒意,瞬间冲淡了朱由检描绘出的美好蓝图。

朱由检也想到了这一点,他站起身,走到宋应星面前,“宋卿所虑,皆是老成谋国之言,正因其难,朕才需倚仗诸卿之智,安全之法、器具之精,正要靠你们去摸索、去创造,朕不要求一蹴而就,允许你们失败,但方向必须明确。”

他又看向郑三俊,“郑卿,你所顾虑之事,朕也明白,但有些钱,现在不花,未来就要用十倍、百倍的鲜血去换,朕不会竭泽而渔,太仓库出去的,朕会想其他法子收回来,南洋商路贸易、同罗刹的结盟合作,蒸汽机的利用,以及市舶司等其他...之后,若能成,便能以军工之利反哺国库!”

郑三俊明白皇帝说的没错,但前提是这个成效,并没有个确定的日期。

往坏了想,若没有个日期呢...

“此事,朕意已决,着即成立‘石油司’,宋卿总理其事,薄珏协同参与火器研发部分,内帑先拨十万两,于西山划设禁区,建立试验场,我们不求快,但求稳,不贪大,但求成。”

朱由检的意思,也不用深度开采,便先采集地表石油进行试验,待有了条件之后,且石油分馏有了成效之后,再考虑后续,如此一来,除了安全、运输,耗费也能少一些。

如此,殿中几个臣子也没有话说,皇帝既然已经将所有合理的担忧都纳入归化,并承担了前期的成本,他们也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臣等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