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京师来客

没有几人能受得了诏狱中的各种刑罚,唐良懿也不例外,没过一个时辰,他就将自己知道的全部吐露了个干净,最重要的便是如今在朝中,还在为周延儒的起复不断“奔走”的官员们。

当这份名单被递到朱由检的案上时,朱由检忍不住冷笑起来,当初钱谦益案,科举舞弊案以及教会那老头和吴昌时案,都没让这些人罢手啊!

更是仗着江南复社文人多,想着输送“新鲜血液”入朝中,他们估计是想着总有一个能得自己重用,从而在自己面前为周延儒说好话吧!

不过历史上也是,这一套最后还是成功了,周延儒回了朝廷,重新做了阁老,只不过可惜,最后还是被人弹劾结党营私、贪权纳贿而丢了性命。

“陛下,可要都拿回京来?”骆养性看着名单上的名字,若都要押回来,诏狱怕也待不下。

“不用,杀鸡儆猴便罢!”朱由检在名册上用朱笔圈了几个名字,“这几个,给朕声势浩大得押回京中,还有这个吏部侍郎,先给朕好好审一审!”

“是!”骆养性收回名册,出了宫后便唤来高文采,把名册递过去,“你对南边熟,这事,还是你去跑一趟吧!”

高文采翻开名册,看到熟悉的几个名字后,笑了一声便应了下来。

不过高文采在出发前,还是将陈圆圆给柳如是的信递给了朱由检,“陛下,臣在南京时遇到陈圆圆,她同柳慧妃情同姐妹,是以让臣代为传信。”

高文采是外臣,自然不能直接将信给柳如是,被人看见,浑身长满了嘴都说不清楚。

朱由检“嗯”了一声,想起此前见到陈圆圆时,她还是个小姑娘。

“她孤身在南京,让人多照拂些吧,想来柳如是也不希望她过得不好!”朱由检说道。

高文采听了这话却又想岔了,不怪他,是这陈圆圆天姿国色,实在过于出众啊!

......

初秋的晨雾尚未散尽,通州码头上已是一片喧嚣。

浑浊的运河水面挤满了漕船,桅杆如林、帆影蔽日,船夫们赤着膀子,吆喝着号子,将一袋袋江南刚收上来的夏粮扛下船板。

码头石阶上湿漉漉的,泛着青苔,脚夫们踩着草鞋,肩挑背扛,把货物运往通州城中的粮仓。

高文采在码头边等着船来,通惠河又淤堵了,这才要到通州码头坐船南下。

这一路走来,沙尘的影响已是散去了不少,听闻是农政司新来的人办的事,看来手脚还算麻利,城里头的百姓大都恢复了正常生活。

“去问问,船几日来?”高文采朝身边一小旗吩咐道。

小旗应了一声,麻溜得跑了去,高文采找了个茶摊坐下,一边听着市井中的谈话。

这已是成了他的习惯,多少消息便是这么打听来的。

“这批苏松细布,每匹再加三钱!”

“三钱?左大人管着运河,眼下可取消了不少关卡,你不减反加,是什么道理?”

“不是每次都加,这不是通惠河堵了嘛!从通州到北京这一路转运,又要增一笔花费...”

“高同知,船来了!”此前出去的小旗跑了回来,手中还捧着几个雪白的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