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征收商税!朝廷有钱最重要!

所以往往一份奏疏的字数都很多,有的时候甚至于是讲了几万字都还没有讲到核心的重点,都是在秀自己的文笔和文采。

比如洪武九年就有个叫茹太素的大臣,熬了三天三夜书写一篇万言书。

这位刑部主事坚信,唯有铺陈历代兴衰、引经据典的“鸿篇巨制”,才能打动老朱这位草根出身的皇帝。

结果老朱看到一半的时候,终于是忍不住了,帝怒,召太素面诘,杖于廷。

明明五百字就能写完的东西,你他娘地写了上万多字,简直就是混账至极,老朱毫不客气地将茹太素狠狠打了一顿。

经此一事后,老朱这位痛恨形式主义的帝王,在《建言格式序》中定下死规矩:凡奏事务必“删削繁文”,违者严惩。

毕竟很多时候帝王要是没有一定的水平,那都看不懂这奏疏里面到底讲的是什么事情,弯弯绕绕的讲了一大堆。

但李祺就不一样了,他的奏疏很少,一向都赖得写奏疏,但是每次写奏疏都是直接将事情,提出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简单明了,一下子就看完了,而且也清清楚楚的将要禀报的事情将清楚。

李祺的奏疏上面清清楚楚的写明,在今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各地商贸繁荣,是时候建立完善的税务制度,要在大明各地设置近两百个直属于户部的朝廷税务衙门,同时要在五大海关建立关税司,专门来征收海关税收。

同时李祺也是预计了一下洪武二十五年整个全年的税收目标是税银五千万两。

“五千万两白银!”

老朱看到这个数字也是忍不住眉毛微微一扬。

“文和,这今年要征税五千万两白银,会不会太多了一些,这税征收多了,下面的老百姓日子可能就不好过了。”

老朱想了想说道。

基于小农思想,老朱总觉得这征税征多了,下面就会民不聊生。

“五千万两白银!”

其他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微微吸口气,去年大明国库的税银加起来都还不到一千万两,今年一下子要征收五千万两白银,这也太多了。

“陛下,五千万两白银的税收,臣以为并不多,甚至于还是比较低的。”李祺想了想回道。

五千万两银子怎么可能会多呢,单单是天津这边的那些产业,如果交税银的话,算下来怎么也得要交上千万两银子十几个产业,平均下来一个产业交一百万两银子,那真是毛毛雨。

所以五千万两银子的收税目标,在李祺看来真的不多。

“至于说会不会影响民生,父皇请大可放心,因为田税和人丁税这一块并不在其中,而是地方官府来征税,这一块不会增加,所以影响不到底层老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