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可以分成国学、数学、历史、地理和自然学这五门课程!”
李祺点点头,想了想也是初步将自己个规划说了出来。
“数学、历史、地理我都知道,这国学和自然学又是怎么回事?”
太子标仔细的听着,想了想问道。
“国学其实就是识字,教他们读书写字,只是我们教授的内容不单单是四书五经,还包括诗词歌赋等等之类的。”
“至于自然学,则是研究自然的一门学科,准确的说就是工匠学校的前身,比如研究下怎么样才能够练出更好的钢铁出来,提高钢铁产量,或者是研究下该如何染布,如何制造出更多布匹的来之类的。”
李祺想了想回答道,自然学其实就是科学的前身了,现在没有科学的说法,想了想用自然学来代替是比较好一些的。
“这倒是有趣,只是你不教四书五经的话,不参加科举考试,你确定有人会将小孩送来读书?”
太子标点点头,想了想说到了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现在但凡有些能力的家庭,都会把孩子送去读书习字,就是为了参加科举大考。”
“既然如此,那谁会来你这个工匠学校呢?”
太子标这话很是直白,但这就是事实。
随着大明教育体系到底不断完善,科考也成了天下学子的唯一目标!
毕竟一旦高中就能够获得功名,还能免除徭役与部分赋税,更进一步则能够入仕为官,说是一条登天之路都丝毫不为过。
相反,读这工匠学校有什么用?
难不成读完之后,出来做卑贱的匠人吗?
李祺麾下的匠人,日子过得滋润,可天底下的匠人,依旧是卑贱如初,被世人鄙夷看不起。
李祺却笑了,从袖中摸出枚银角子抛向空中:“就用这个。毕业的当学徒,优秀的进工匠学校,出来就是拿八两月钱的师傅。”
银角子落在案几上,清脆的声响惊飞了檐下的燕子。朱雄英凑过去,眼睛瞪得溜圆——八两银子,够寻常人家半年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