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笑傲江湖(昭武十诏)

“山——呼——”

鸣赞官拉长声调。东首文官列齐刷刷甩袖跪地,补服上的禽鸟纹样随着动作起伏。从一品的仙鹤、二品的锦鸡、三品的孔雀,直至九品的鹌鹑,每一种禽鸟都绣得栩栩如生。

“万——岁——”

西侧武官阵甲胄铿锵。总兵官的锁子甲叶片相撞似金戈交鸣,参将的鱼鳞甲泛着冷光,校尉的皮甲上还沾着前日演练的尘土。易华伟眼睛微微一眯,注意到前排武将的护腕处都缠着布条,这是防止甲片磨伤皮肤的土法子。

三跪九叩的过程中,易华伟端坐九龙椅上,任由冕旒垂珠微微晃动。数着百官叩首的次数。

“太祖皇帝以武开国,定鼎天下。今朕承祖宗基业,当以武止戈,昭彰天道。”

顿了顿,钦天监正立刻跪呈《乾象择吉册》,青玉盘上叠着三张洒金笺:首笺书“昭武”,次笺写“承平”,末笺题“靖康”。

易华伟眼角一抽,拿起朱笔,笔尖悬在“昭武”二字上方。笔尖落下,重重在“昭武”二字上圈定,笔锋力透纸背:“武非穷兵,昭彰天道,自今日始,改元昭武。”

话音落下,广场上先是一片寂静,随后,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响起。

辰时三刻,三十六名锦衣卫身着飞鱼服,腰间绣春刀泛着冷光,整齐排列在丹陛两侧。

九道黄绫诏书由八人一组抬出,首诏三丈三尺的长度需要四人前后托举,末端坠着的鎏金云纹铜轴在阳光下闪烁。末诏五尺见方,卷成筒状由锦衣卫单手持握。

礼部尚书周道登展开第一诏,黄绫在风中微微抖动。目光扫过诏书时,周道登浑身一激灵,不由看向龙椅之上的易华伟。正好迎上那双漆黑如墨的眼眸,不由低下头,清了清嗓子,开始宣读整饬卫所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各都司卫所虚报兵员逾三成者,指挥使以下皆革职充军。空额饷银追缴三倍,半充边军粮草,半入太仓。凡军户逃亡者,着千户所亲赴原籍查访,地方官隐匿不报,同罪论处!”

诏书声浪在广场回荡,武官队列中有人面色骤变。宣府卫指挥使陈大同的喉结上下滚动,想起自己卫所虚报的两千兵员。身旁的同僚悄悄往边上挪了半步,拉开距离。

第二诏清丈田亩令宣读时,户部官员们紧绷神经。

“……天下田亩限岁末重丈,鱼鳞图册需载明四至、水脉、肥瘠。凡隐田超百亩者,田产充公,家主流徙琼州。举报者赏田十亩,官吏受贿包庇者,绞!”

周道登的声音平稳,却让不少官员后背发凉。

开武举令的诏书展开时,兵部衙门方向传来骚动。

“各省设武备学堂,通《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者免试。边军子弟入学,月给廪米一石。凡千户以上世职,需经武学堂考校方得承袭……”

通商课税令的宣读引发了更大震动。

“各市舶司抽分改十取其三,番货入内地需持勘合。凡走私苏木超百斤、胡椒超五十斤者,货没官,人戍边。民间海船需烙'昭武'印,无印者以通倭论……”

负责市舶司的官员脸色发白,沿海走私利益链上的人更是如坐针毡。

兴文教令的内容让翰林们窃窃私语。

“各府县学增算术、水利二科。凡秀才以上功名者,需通《九章算术》方准乡试。书院讲学不得妄议朝政,违者削籍……”

东林书院出身的翰林编修文震孟却面色铁青。“不得妄议朝政”六字,分明针对他们平日“裁量人物,讽议朝政”的风气。

慎刑狱令宣读时,刑部官员认真记录。

“凡死刑需三法司会审,秋决名单须呈御览。诏狱重犯每日供给稠粥两升,病囚移疗养监。酷吏滥用拶指、脑箍者,罢官永不叙用……”

刑部尚书李之藻松了口气,这道诏令能让他少背些骂名。

节用爱民令的内容让光禄寺官员面面相觑。

“光禄寺岁供减三成,御用监停造龙床、凤辇。宗室婚丧用度定新规:郡王聘礼不得超五千两,违者罚俸……”

当听到削减皇室开支时,不少官员偷偷观察宗室脸色。

瑞王朱常浩猛地攥碎腰间玉佩。他下月要娶的第八房侧妃,光是翡翠头面就花了八千两。